南来北往的么
成都吸人,地球人都知道。
可谁能想到,真正的亚军是凉山?
一翻数据,连我自己都愣住,还以为手抖点错行。
先丢结论:除了成都,凉山过去十几年净增人口排四川第一,资阳则反向冲刺,流失最狠。
很多人脑子里凉山等于偏远山区、火把节、土豆荞麦,和“涨人”两字不沾边。
但它确实在涨,而且涨得悄无声息,像半夜偷偷长高的竹笋。
原因?三条线。
第一,州府西昌像打了鸡血,航天基地、锂电、光伏扎堆建厂,工资虽然比不了北上广,但买碗凉粉只要五块,加班到十点还能看见满天星。
第二,县里年轻人回流。
以前去广州、东莞打工,现在家门口修高速、搞旅游,彝族小伙阿古说,去年回喜德开了民宿,十一满房,收入比在佛山拧螺丝高两倍。
第三,生得动。
彝族、苗族家庭普遍两个娃起步,三胎也不稀奇。
城里生不动,山里继续生,人口底盘就这么被悄悄抬高。
反观资阳,挨着成都太近,像月亮挨着太阳,光全被吸走。
年轻人早上坐高铁去成都上班,晚上回资阳睡觉,听着方便,其实是“人户分离”大迁徙。
资阳工厂少,工资低,连最顽强的烧烤摊老板都在转让。
老街上,小学合并了又合并,操场杂草长得比娃高。
有朋友说,“资阳现在最大的小区是成都南门。”听着扎心,却也真实。
所以,凉山的“涨人”不是奇迹,只是把曾经送出去的年轻人又喊回家吃饭。
资阳的“流失”也不是末日,只是还没想好怎么留住那群天天往返的候鸟。
两个小城一涨一跌,说白了,都是成都引力波的副作用。
下一个十年,也许凉山娃会嫌家乡太热,资阳人会发现老家其实能养花遛狗。
谁知道呢,人口这玩意,比天气预报还难猜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