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
布鲁莽藤
“穿针时线要对齐,活结打紧才不会掉……”8月28日,资阳市文化馆内,艾草清香萦绕,46名市民围坐桌前,跟着台前的老师穿针引线。随着七夕临近,这场“蜀人原乡”艺术沙龙的香囊制作体验活动,让传统节日的温情在指尖流转。
活动现场。活动现场热闹却不嘈杂:情侣们低头共缝一只香囊,线脚交错间轻声交流;几位家长带着孩子围在投影幕前,跟着屏幕上的步骤图调整布料方向,小朋友们捏着小剪刀,小心翼翼地模仿大人剪线的动作。“妈妈你看,我的流苏晃起来啦!”7岁的陈欣瑜小朋友举着刚缝好一半的香囊,布料上还沾着几根艾草碎,惹得周围人忍俊不禁。
活动现场。“七夕做香囊是老辈传下的祈福习俗。”老师李知恒一边示范一边讲解。活动采用的147厘米方布,折法、缝法都有讲究,艾草驱虫,流苏讨喜,每针都是心意。她从布料反面对折讲起,挂绳固定、艾草填充等步骤都配合投影展示,讲到“斜对角密线封口”时特意放慢:“来回缝既结实又好看,像把祝福锁在里面。”台下的人们跟着她的指引,手里的针线也随之起落,一个个香囊也渐渐有了雏形。据悉,由于报名火爆,线上名额早在一周前就已告罄。“还好和朋友早有关注这方面的活动,要是没有来现场真的太可惜了!”市民朱玥静捏着刚完工的香囊,翠绿艾草从布缝透出清香,“亲手做的可比买的礼物有意义多了。”夕阳洒在摆满香囊的桌上,挂绳珠子随微风轻晃。从古时“乞巧”到如今的手工体验,这场活动让传统节日跳出书本,变成可触的温暖——满室香囊里,装着的不仅是艾草,更是资阳人对文化的传承与生活的柔软心意。见习记者 邓宇博 全媒体记者 胡灿凤 李昭未